10月23日,驻沙特大使常华在《利雅得报》发表署名文章《中沙“双向奔赴” 文化交流硕果累累》,全文如下:
10月的北京, 秋高气爽。北京中轴线上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天坛祈年殿亮起“沙特紫”,一场由沙特阿拉伯旅游局主办的沙特旅游节正在这里举行。旅游节结合沙特贝都因集市风格,还有传统文化表演和智慧互动装置,中国游客在此品尝沙特咖啡和耶枣,沉浸式感受沙特阿拉伯文化魅力。与此同时,“沙特电影之夜”活动首次在中国举行,《山谷奇旅》和《追星者》等沙特电影在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与中国观众见面。沙特独特的文化“圈粉”无数。
10月的利雅得,暑气渐消。在利雅得国际书展上,中国多家出版机构携1000余册中国主题图书及文创产品参展,为书展增添了浓厚的中国色彩。一年一度的利雅得狂欢季盛大开幕,林荫大道(Boulevard World)里的中国区点亮“中国红”。在沙特娱乐总局的周到安排下,我参观了林荫大道各国风情区,许多沙特朋友热情地用中文“你好”、“欢迎来到利雅得”与我打招呼,中国区码头停靠的“龙舟”、舞台上的精彩的杂技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打卡拍照。
“自古以来,中国和沙特相互欣赏、友好往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交往经由史籍流传至今”。2022年12月8日,沙特《利雅得报》头版配发多张照片刊登的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细数着中沙、中阿、中海传承千年的友好相知。阿拉伯半岛与中国在文化等领域的往来历经千年,沙特的塞林港遗址就是双方友好交往的一个例证。“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在历史长河中,中阿两大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双方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维护主权独立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书写了东西交融、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佳话。
为应对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习主席生动的比喻,昭示了深刻的道理: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在这个金秋时节,中沙文化交流频繁、硕果累累,正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的生动注脚,是两国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双向奔赴”。
上个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于对沙特进行正式访问,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举行会谈,共同主持召开中国—沙特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双方商定要办好“2025中沙文化年”活动,推进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近日,沙特文化大臣巴德尔亲王和旅游大臣哈提卜联袂访华,中沙双方签署了关于举办“2025中沙文化年”的执行计划,以及两国在考古和博物馆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文明交流互鉴能够增进相互理解、深化务实合作,并为全球文明的多样性与进步贡献智慧,是当前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更能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国际秩序提供新动能。明年是中沙建交35周年,我们愿同沙方一道,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推进人文交流合作,办好“2025中沙文化年”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开创两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在推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携手同行,续写东西交融、互学互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