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跌宕曲折、奖牌荣誉和鲜花掌声背后,从未改变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勤奋进取的精神品格。
首届现代奥运会与彼时“东亚病夫”
1894年,在法国历史学家顾拜旦的倡议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创立。198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当日,位于希腊雅典的帕那辛纳克体育场座无虚席,现场共有约8万名观众。参赛运动员以国家为单位,组队排列在操场上。下午3时,希腊国王乔治一世致开幕辞:“我宣布第一届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国家万岁,希腊人民万岁。”之后,现场150名歌手在乐队伴奏下演唱了一首圣歌,1958年国际奥委会将其定为奥林匹克圣歌。以上奠定了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基本框架。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在筹备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之时,国际奥委会为扩大其规模和影响,向中国清王朝发出了邀请。但当时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积贫积弱,再加上对奥运会根本不甚了解,遂并未就此正式答复国际奥委会。
1924年出席巴黎国际奥委会会议的委员们(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1896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一词。1903年前后,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写道:“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1918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序言写到:“我国右文左武,相沿千载,积弱既形,遂称东方病夫之国。喧腾寰区,耻孰甚焉!”一言蔽之,当时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根本无从谈及现代奥运。
1918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序言(图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中国奥运梦”发轫于毫末
1907年,教育家张伯苓在天津学界运动会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演说,提出中国应当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1910年,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简称“全国学界运动会”。
1910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开幕式在南京举办(搜狗百科)
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共同发起创办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雏形——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于1913年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在这届运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潘文炳成为第一个夺取亚洲冠军的中国人。远东运动会已引起国际奥委会的关注与重视,1915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之际,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对其表示认可,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1922年,中国奥运事业奠基人、著名外交家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国奥委会的前身)在南京成立。此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申报》报道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图片来源: 团结网)
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
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其处女作《体育之研究》。在文章中,他对当时“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情况深表担忧,指出体育能够“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强调“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徳智也”,提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917年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网)
中国运动员走进奥运赛场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运史自此拉开帷幕。1932年,刘长春作为中国运动员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届奥运会。张学良以个人名义资助其赴美。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列小组第五、第六名,未能晋级决赛。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图片来源:中国侨网)
1936年,德国柏林举办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有14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加近30个比赛项目。除撑杆跳选手符保卢进入复赛外,其余参赛运动员在初赛阶段就被淘汰,几乎全军覆没。
在1948年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派出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同样还是无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运动员在当地华侨总会资助下才得以返回祖国。
“凤凰涅槃”——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195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口号下,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即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郭沫若做诗祝贺首届全运会闭幕,其《全运会闭幕》诗句:“中华儿女今舒畅,东亚病夫已健康。”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宣传海报(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1959年钟南山以学生身份参加第一届全运会400米跨栏项目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从第五届开始,全运会比赛项目设置与奥运会接轨,自此成为选拔奥运选手和练兵备战的平台,从第七届开始,全运会安排在奥运会后一年举办,目标是在时间周期上做到“全运会出人才,亚运会练人才,奥运会出成绩”。
1964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把身体锻炼好,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这句话在当时传遍大江南北,对中国开展体育教育、发展奥运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无体育,不清华!”——五六十年代清华学生进行课外长跑锻炼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档案馆)
中国奥运奖牌和金牌“第一人”
在1960年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上,中国台湾选手杨传广夺得十项全能比赛银牌,这是中国人获得的首枚奥运奖牌。在1968年第十九届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中国台湾选手纪政获80米栏铜牌,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979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作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代表机构,将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奥委会的名称改为“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奥委会派出了包括225名运动员在内的代表团,参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击、马术、现代五项以外的其余16个大项的比赛。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出67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的比赛,这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首次在夏季奥运会上相逢。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首日即崭露头角,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斩获金牌,成为了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赢得15 金、8银、9铜,位列金牌榜第四。
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首枚金牌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网)
在1992年第十六届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李琰获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银牌,这是中国第一枚冬奥会奖牌。在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杨扬获得该项目金牌,这是中国获得的首枚冬奥会金牌。在那届冬奥会上,中国取得了2金、2银、4铜的佳绩。
女排精神与“乒乓外交”
从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每一次的夺冠历程不尽相同,有5连冠时代的水到渠成,也有雅典奥运会上的惊天逆转。历经岁月洗礼,唯一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女排精神”。2021年,中共中央批准女排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指出“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1984年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大力扣杀(图片来源:新华社)
自容国团在1959年联邦德国多特蒙德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事上共夺得120多个世界冠军,为中国国家队所有体育项目之最,堪称乒乓球界的“梦之队”。在1971年日本名古屋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3月28日至4月7日),美国乒乓球队运动员格伦·科恩阴差阳错地坐上了中国球员大巴车,科恩与中国球员庄则栋还互赠礼品,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4月7日凌晨,毛泽东作出指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而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留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历史佳话。
1971年4月1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访华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举行欢迎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2008年夏——中国百年奥运梦成真
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共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榜首,实现历史性突破。北京奥运会还创下了许多奥运历史之最,包括参赛国家和运动员最多,破世界纪录和奥运记录最多,获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最多,实况收视率最高等。更为重要的是,它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积极影响。1万多名运动员,3万多名记者,几十万外国游客,亿万电视观众,通过15天奥运赛事,近距离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1907年张伯苓提出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中国人用了整整77年。从1984年获得首枚奥运金牌到2008年奥运金牌榜第一名,中国人只用了24年。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2年冬——彰显“平视世界”的中国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等中国元素、大道至简的火炬点燃方式惊艳全场。创新的“防疫泡泡”闭环管理模式有效确保赛事期间没有发生任何聚集性疫情,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的盛赞,奥运村被誉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赛场上,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创下历史之最,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一批雪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2022年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体育健儿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惊喜,更有感动。“保护任子威就像换命。”——武大靖在短道速滑1000米决赛轻推任子威的动作令无数网友破防。“团队的力量”、“队友的信任”一次次出现在运动员赛后的即兴感言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老将的不放弃和年轻人的新风貌交相辉映,传承与坚守共同书写精彩。冬奥会“四届元老”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为中国队摘得两金一银,这是坚守的力量。00后小将苏翊鸣、谷爱凌、李文龙、荣格等敢打敢拼,这是青春的风采。
“00后”谷爱凌为中国摘得2金1银(图片来源:新华社)
无论是否站上领奖台,中国观众不吝惜为任何一名运动员的进步与成功喝彩,毫不犹豫为比赛中出现失误、遭遇挫折的运动员送上鼓励和安慰。不以胜负萦怀,不以金牌论英雄,展现的是当代中国人的胸襟与气度。
当谷爱凌暖心跪地安慰最后一跳失误而遗憾夺银的法国运动员泰丝·勒德,当美国运动员阿什利·考德威尔在徐梦桃夺冠后真情祝福:“Taotao, I’m so proud of you!”……这些不分国籍、超越政治、跨越山海的友谊,成为北京冬奥会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美国运动员阿什利·考德威尔激动地祝贺徐梦桃夺冠(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疫情特殊困难时期,中国成功向世界如期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让那些射向中国的“冷枪”和“暗箭”俱成徒劳。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沙体育情缘:沙漠国度初登冬奥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13日的男子高山滑雪大回转比赛中,来自沙特的运动员法伊克·阿卜迪出现在了“雪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这是沙特及海湾阿拉伯国家首次有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从而使北京冬奥会对沙特这样一个气候炎热的国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以奥运为镜,回眸百年历史,在跌宕曲折、奖牌荣誉和鲜花掌声背后,从未改变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勤奋进取的精神品格。展望未来,中华儿女将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注:文中部分史料引自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